2016(中山)第三届艺博会VIP预展围观具学术气息的_佐首雕塑-深度定制只为完美
佐首雕塑-深度定制只为完美
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报道 > 2016(中山)第三届艺博会VIP预展围观具学术气息的
热点活动

2016(中山)第三届艺博会VIP预展围观具学术气息的

分享到 更多
时间:2016-11-13 访问:185次

2016(中山)第三届艺博会VIP预展围观具学术气息的艺术盛事

 

艺术未来·中山国际青年艺术博览会从2014年创始,今年恰逢第三届,11月10日20点至22点VIP专场举行。本届艺博会由中山市前线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宋庄艺术发展基金会联合承办,邀请国内著名批评家策展人吴鸿担任总策划、著名媒体人、诗人胡赳赳任学术主持。相比较前两届,本届艺博会主打“学术”品牌,打破了目前国际上所通行的以画廊为主体的模式,转而以学术性的主题展和专题展以及特展的方式为主体。本届艺博会汇集了6个主题展、8个专题展、7个特展、3个院校展,10家韩国特邀画廊、国内9家参展画廊,共计43个展示区,参展艺术家多达400余人,参展作品达到3000余件,可谓盛况空前。


  本届艺博会正式向公众敞开大门的前一天,记者来到了展会现场,在VIP预览上为广大读者带来第一手现场报道。

 



 本届艺博会总策划吴鸿致辞

 


本届艺博会学术主持胡赳赳致辞

 


  VIP专场

 


 VIP专场艺术家尚扬与总策划吴鸿

 


 VIP专场艺术家隋建国

 


 VIP专场艺术家肖鲁、隋建国及学术主持胡赳赳


  在艺博会总策划、著名批评家策展人同时也是“艺术国际”主编吴鸿向媒体发言致辞后,人潮涌进博览中心1.6万平米空间。接下来,我们邀你一起来看看本届艺博会上都有哪些值得驻足观看的作品:

 


  陈克《后文艺复兴——大卫》

 


陈克《双子星-被缚的奴隶》玻璃钢喷漆、金属,230×150×90cm,2006年


  临摹、复制大师的经典作品,一直是中国艺术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陈克作品正是对这一特定的发展过程和当代文化现状的思考。中西文化的隔阂在数字化信息社会已荡然无存,但对艺术作品创作动因及社会背景的互相理解远不如形式上互相接受。艺术家将西方经典雕塑作品通过数码技术的置换,塑造出貌似“误读”的艺术形式,这有点像借尸还魂,在转换场景的同时为旧物注入新的灵魂。

 


  陈文令《记忆NO.2》


  陈文令的雕塑呈现的是由中国诸多传统文化符号转化而来的之美。作品的形体语言来自于昂起的船头和流动的风势,以及一些富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元素组合而成,比如半坡文化的三足陶器,传统的细口瓷瓶,还有画像砖里行进轮回的人偶,以及化的太极图像。

 

  江衡《终极系列》 


 江衡《终极系列》陶瓷粉彩,27×18×15cm,2014年

 


江衡《终极系列》展示方案

 


 江衡《终极系列》VIP现场


  艺术家江衡的作品意在探讨消费文化和人之间“主动与被动”关系的一种思考。人在消费时代既是“消费的机器”同时也成为“被消费”的一部分。


  金南五《暗箱No.3》装置

 

 



  韩国艺术家金南五试图从东亚传统中寻找亚洲现代绘画自己的语言突破绘画的平面性。此次参展作品《暗箱No.3》,构成此件作品的箱柜和电子元件呈现出一种亚洲式特征的同时具有一种奇特的现代主义的隐喻,除了箱柜形式的电子城市,艺术家用电子元件在画布上构成中国红旗及红色地图,意欲寻找电子元件与政治现代性的关系。


  李邦耀《消费者》装置

 


 李邦耀《消费者》装置,直径8米,尺寸可变,2016年


  在物质消费为首的当下社会服装扮演着时尚的角色,服装既是一种诱惑,但也隐藏着秘密。一旦秘密被揭穿,窥视的欲望就变得虚无。


  李洪波《凝视》

 


李洪波《凝视》金属,35×9.8×1.7cm,2014年


  工具的应用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但也带来无尽的灾难。刀是既是生活的辅助工具,也是杀戮的武器,在不同人手里它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艺术家试图以刀为媒介在雕镂转折间塑造形象,在分割拼装中构筑语言,在形与影之间讲述一个人与自然的童话。


  李占洋《丽都》

 


李占洋《丽都》玻璃钢,222×122×43cm,1999年


  艺术家李占洋的场景彩塑通常以戏剧性的夸张和粗俗化的处理来达到反省生活的目的,无论是消费场所还是街道市井,现实主义的本质即是以反映生活为起点。

 

刘水洋《教具——荷马》

 


刘水洋《教具——荷马》汉白玉,高68cm,2016年


  石膏像教具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中一直是造型训练的重要手法。艺术家把石膏像教具制作成扭曲变形的褶皱效果,既像是扭曲的变形又像是坚硬的包裹,任何一个具体的细节都不是原本的造型结构,只剩下一个扭曲的但又不是模糊“大概的形状”,但根据这个“大形”我们又可以辨认出它是哪一个石膏像,正暗合本届展会“际会与误读”。


  隋建国《衣钵5#》

 


 隋建国《衣钵5#》铸铝,高140cm,1997年


  自辛亥革命以来代表先进文明的中山装在中国近代文化中具有深层的意义。中山装本来是外来的服饰,但已物化为中国现代文化的标志。尤其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山装似乎已进入了历史的博物馆,但它也是作为封闭、保守、僵化和文化专制的象征。适逢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此件作品于其诞生地展出具有一种奇特的隐喻。


  乌托邦小组《理雅各博物馆计划》艺术项目

 

 

 

 

 

 

 

 


 乌托邦小组《理雅各博物馆计划》艺术项目(局部)


  《理雅各博物馆计划》是艺术家组合乌托邦小组(何海+邓大非)于2009年在苏格兰实施的艺术项目《理雅各的记忆之宫》的延续。作品以传教士理雅各本人的真实故事为出发点,想象、虚构出一系列的相关故事,包括先祖故事、出生故事、成长故事、⻄来故事、宣教故事、社工故事、死亡故事七个部分,这些不同的故事之间有的互相佐证,有的彼此矛盾,构成了一个众声喧哗的舞台。在这些故事的基础上,艺术家制作了与一个关于理雅阁的电视专题片,由不同的人来讲述不同故事,并配以视频、图片、音乐、旁白。以这个电视专题片为核心,制作的系列的“物证”作品包括:绘画、拓片文字、物品、装置,伪装成理雅各家中祖传遗物,理雅各个人生活物品,理雅各本人制作的器物,他收藏的物品与艺术品,以及与他的历史有关的种种物品,作为故事的佐证材料,共同形成一个类似博物馆的展示效果。


  傅抱石《西陵峡》

 


傅抱石《西陵峡》45x68cm


  此幅作品没有具体去描绘峡江细微的险绝地点,而是以飞动泼辣的“抱石皴法”大笔触着墨,表现西陵峡的大气磅礴,同时将细微处的着力点放在长江中行驶的帆船和岸边隐约可见的高士。一“大”一“小”的对比,更增加了西陵峡“雄壮险要”的气势,将山水景物赋予了人格精神和时代的气息。


  于振立《生日手记》 

 

 

 


 于振立《生日手记》1993年


  于振立早年以政治宣传画成名,后转向现代艺术、抽象艺术、后现代艺术的实践,艺术成就高峰时期遁影深山。此次艺博会带来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作品共计10件也可谓新中国艺术发展轨迹的缩影。


  Jan Pfeiffer《炫耀的抽象》 

 


 Jan Pfeiffer《炫耀的抽象》行为艺术影像(8分41秒)、装置、现场表演,2014年


  捷克国家美术学院副院长、国际著名艺术家Jiri Prihoda是90年代早期进入欧美美术界的重要雕塑家和概念艺术家。Prihoda创作的沉浸式作品跨越了物体、艺术和建筑之间的界线,作为沉思室、未来派住宅、冥想空间和自然庇护所而存在。本次带领其主持的布拉格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工作室学员,从历史与当下两方面汲取素材,将“宏阔”置于理性的框架下进行深入讨论。呈现给观者的,将是各种各样的姿态,其中有些甚至是无形的,由此引发人们对人类在虚拟与现实两个世界中,活动范围均不断拓宽的事实产生兴趣,同时在精神层面上对人类历史进行反思。


  丢勒《母爱(玛利亚和她的孩子》 

 

 


丢勒《母爱(玛利亚和她的孩子》板面油画,47×36cm,1526年


  专题展展区,西图东谋——欧洲古典大师油画作品展呈现给观众的是哈格曼家族油画收藏,德国艺术大师丢勒创作于1526年《母爱(玛利亚和她的孩子》此次领衔展出。


  王劲松《天问》摄影装置

 


 王劲松《天问》摄影装置,尺寸可变


  王劲松的作品并没有像那些流行的“观念摄影”那样,从一个预设的主题出发,设计、拼凑出一个图解的方式,以一种“看图识字”的套路来解释社会理论。他的镜头的“着眼点”是微观的,或者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甚至是没有什么明确含义的,但是,当这些微小的原点汇聚在一起的时候,揭示出一个足以让你的心灵产生震颤的重大问题。


  王迈《西天取经》装置

 


 王迈《西天取经》装置,核桃壳、PVC管、798旧模具、游戏机,2008-2010年


  王迈的作品《西天取经》系列,以工业时代的遗留物(798厂的旧模具、PVC管、游戏机)作为基本元素,以他所观想和思考的形象(一种莫可名状的兽形怪物)作为演绎,将他的知识量和他对时代病症、信息焦虑的忧虑,压缩并表达于这一组作品之中。

关注官方微信获得更多资讯

佐首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www.zuoshouart.com

关键词第三届艺博会,
更多资讯MORE